古代刷牙小品,敦煌石窟放射学“揭秘”

对于敦煌石窟放射学“揭秘”的相关题,以及古代刷牙小品的题,想必不少人都很想知道,接下来听小编讲解吧


敦煌石窟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宝库,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一般的佛教艺术,也象征着中世纪几千年连续有序的历史。敦煌壁画作为一种形象历史,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发展,反映了各个时代的世俗生活和科技水平。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医药健康形象也体现在敦煌石窟艺术中。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金玉开始从科技史的角度对敦煌石窟艺术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许多小发现了已知的科学和历史材料。以技术为基础,呈现“敦煌科技画”的理念和主题。不久前,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报告厅,他从九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研究历程,并讨论了相关题。——编辑


01


药物治疗


敦煌壁画的主体是佛教艺术,表现出宏伟的佛教题材。但与此同时,当时的各种现实生活也以三种不同的形式被描绘出来直接的、间接的和折射的。因此,壁画中的各种医疗保健场景也是根据佛教内容写生的。


其中约有30幅描绘医学主题的画作。其中,有一张北周第296窟的照片,照片上一名家属抱着半躺着的病人的头,另一名家属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勺子。出去。医生一边给病人喂药,一边仔细地给病人检查,而在他身后,一个人正在用臼捣药。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诊疗场所。


隋代第302窟的《万病兽药》分为两幅画。上组中,患者赤地躺在垫子上,旁边有两个人分别握着他的左右手,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骨固定复位技术。从病人痛苦的表情和医生的姿势来看,推测病人患的是一种常见病,叫做下颌关节脱位。下一组,一名赤身体、体弱多病的病人由家人搀扶着,前面是准备药物的医生,病人身后站着一个拿着药物的年轻女孩。显然,这两个不同的医疗场景分别描绘了治疗内病和外伤的场景。


隋代第302窟“常药治百病”


《法华经》中有很多医疗场景。《法华经》共有二十八章,每一章都用不同的比喻来弘扬佛法。其中“药王菩萨”为第23项,敦煌石窟壁画共有21幅,其中有描绘“疗愈之路”的。


02


针刺


敦煌保存的东方医学著作中,有多部图文并茂的艾灸论着。


原版《艾经图》现藏于大英图书馆,由S6168和S6262两幅残片组成,依稀可确认由18幅图画及相关内容组成。保存的图均为体男子直立图和背对背图,每个图只标明艾灸穴位,不绘制经络,与能量、脉象、针灸、药理等没有明确的关系。具有“简单应急”的特点,“实用、易于普及”。


敦煌灸图的结构、图像和注释简洁明了,不仅为学习艾灸这一多元文化治疗方法提供了一条较为准确可靠的捷径,也为只有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人提供了一条捷径。一组快速、易于理解的视觉说明。简洁的图示不仅克服了语言和教育障碍,而且避免了复杂的医学理论。


自1964年马桂香大师初步研究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对艾灸经画中的古代穴位进行了研究,复制并修复了原画,修复了12幅画和12幅图画。图纸。将此应用于临床治疗。


敦煌本藏医文献是现存第一部藏医文献,其中包括Pt127《藏医灸法残片》。敦煌原始藏式针灸图残片(编号PT1058,现藏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是现存第一张藏式医学图。据藏医史专家翻译和文献考证,有两幅白描图。人体残骸碎片化,标有19个穴位,描述31个穴位。根据对剩余图片和文字的分析,我们推断了缺失穴位的性质,并恢复了背部Bultteum穴位的不完整图片。


藏灸图Pt1058


藏文和汉文的艾灸文献反映了非常相似但又不同的风格。我们可以想象,公元9世纪至10世纪之间,敦煌地区的医学作家和抄写员将***文化的布拉布拉思想应用到汉族文化的“人神”和“气”循环中。月相融合。藏族艾灸插图既不是简单模仿中国相应插图,也不是被动接受中国优秀知识,而是一种吸收、改造不同文化、强化本土模式的技术。两处相关藏族艾灸文献的碑文为跨地区、跨文化、跨宗教的知识融合赋予了新的合法性。


总体而言,敦煌灸与禁忌的图像自然地协调了不同的含义,可以说是中世纪视觉表达的直接证据。它们生动地见证了当时用简单的线条绘制的图表在促进医疗保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03


治疗师的肖像


据《唐书》记载,河居“设医二人,九品以上学生十人”。敦煌洞遗作P2657《敦煌县尚书天宝十周年》,上书“英湖西进,在位五十一年,医博士乙未”。这个英浩时珍以前是沙州的一名医生。及天宝MD之后。医学博士一边教医学生,一边行医,有“以百药治众病”的说法。据敦煌档案记载,唐代敦煌寺就有僧人、医生。


此外,壁画还给我们留下了古代医生和民间医生包治百病的真实写照。例如,第217窟的《疗伤图》中有一位老医生,第31窟的《疗伤图》中有一位医僧坐在木码头上抱着婴儿治疗。北魏、西魏、北周、隋、唐时期的25个洞窟中,都描绘有佛教的大鹿梵天。藏经洞藏的大量医学文献,有的是当时民间和僧医所用的书籍。


第217窟“医学摄影”


04


对药用植物和心理治疗的信仰


莫高窟现存《药经》97部。『夜叉经变』又称『夜叉净土变』或『夜叉经变』。在佛教中,《牦牛经》被提升为“神法”,其中规定“求福消灾的核心法门”、“病者必求救,死而复生”、“王者避难”。化灾为福”。


从吐蕃时期开始,以《九行》和《十二大源》为主的《易疏经》就广为流传。经书两侧各有“九屏寺”和“十二大圆”的横额,分别独立绘制在壁龛的壁画和屏风上。


“东方药师事件”双方“9家公司”之一


九死包括“误石死一人,按王法杀一人,淫贪醉酒杀一人,烧死一人,淹死一人五人。”第六为恶兽所食,第七为坠崖,第八为尸鬼所害,第九为饥渴所困,食不果腹而死。”


由此可见,古人将“醉酒纵欲而死”列入九死之中,可见当时他们对酗酒的危害已有一定认识。


《衣室经》两侧描绘的“九亨寺”和“十二大圆”也间接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平安健康的愿望。直到盛唐时期的莫高窟,围绕《药书》才开始记载这两项内容,盛唐时期的东壁第148号就代表了这种形式。


药师佛是佛教中的大医,因他是治疗无明慢、解除痛苦、使人们身心愉悦的医生,所以又称“药师佛”、“医大佛”。药王,善终”。“能解众生病根,治愈痼疾。”不过,这里出现的疾病并不是人体的生理疾病,而是佛教中所谓的‘根本’疾病。


05


健康实践


敦煌石窟也是古代气功学术思想的宝库。洞窟遗址第17窟的冥想洞、壁画、塑、墓志铭、经文、文献等,都留下了东方文明的痕迹,以及数十位古人的生命和心灵所创造的训练体系。从北朝的夜叉到历代的禅修画等壁画,都有很多养生修行的绘画,其中有禅定的“内功”、“静功”,也有修行的“外功”和“外功”。“外部力量”。“气功”为研究中国古代“气功”导引法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医学资料。


北梁莫高窟第272窟西壁佛龛南北两侧,两侧各绘四行“菩萨供养”,每行五人。学术界对这些肖像画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舞蹈”和“气功”两种类型。相信“舞”说的人认为,菩萨可能手持一朵花,或徒手手持,或坐在或跪在莲花上跳舞,以表示他听佛法时感到高兴。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在40个舞蹈动作中保持着。主张“气功”理论的人认为,菩萨的坐姿有双盘、单盘、侧坐等,与气功练习的打坐方法很相似,也有手势和按摩、维持臂势等。彰显“用心引领能量”的魅力。有学者认为,每尊菩萨的腹部都画有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武术界、气功界所说的“丹田”,意思是“气沉入丹田”。


北陵第272窟“菩萨供养”


06


卫生保健


敦煌壁画中有很多表现保健的画面,唐代、五朝、北宋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的十八幅“老梅龟”壁画大多描绘佛教徒沐浴、剃头、刷牙的画面。他们的牙齿,以及其他壁画、绘画等。


敦煌石窟《弥勒经》中的80余幅月相画中,清晰可辨的漱口画全部在莫高窟,其中以第159窟的月相画最为生动。左边是一个赤上身的人,脖子上围着一条长围巾,披在身后,一只手伸进大浴缸里,另一只手在洗头发。最上方中央,一个人坐在矮椅上,正在一个大盆里洗头,旁边还有一个人,手里拿着衣服。右边,一个光头、躯干缺失的人蹲在地上,脖子上缠着一块布,左手拿着一个干净的瓶子,右手大拇指微微弯曲。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轻轻握住它,然后用食指刷牙。他的身边站着一个红衣人,双手铺着毛巾,为他服务。这幅栩栩如生的画作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卫生风格。从唐代中期开始,可见寺院尼姑、地主、官员、贵族都有刷牙、刷牙的良好习惯。


《老杜查斗圣变》是这个时代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变身画之一。画中出现了许多首次受戒的皈依异端,刮胡子、洗头、刷牙、刷牙。场面十分生动有趣。出家后,坐在地上,一手拿着净瓶,放在头上,倒水,一手洗头。另一个和尚则蹲在地上,左手握着根吉,右手食指和小指向上弯曲,将牙树压在牙齿上刷牙。这款用柳树枝制成的牙刷可以说是韩国第一支牙刷。


唐代莫高窟第31窟南壁《金刚变》中的“释迦牟尼洗足”,取材于“食毕,收衣、洗碗”的经文。把脚抬起来,坐下来。”内容已经画出来了。画中佛陀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右脚放在盆中,一位俗世的中年妇女正在为他洗脚。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洗脚保健例证。


唐代第31窟《洗足图》、《金刚经变》


07


环境健康


《弥勒经》描述了弥勒净土的无限美丽,美化环境、清洁的内容由龙王夜雨和夜华扫城的形象两部分组成。照片中,罗刹鬼手持色扫帚,清扫城市大街小巷。在这里,艺术家所画的清洁和雨水,客观地反映了清洁工人的现实,而不是宣扬弥勒净土。


此外,绿化花园、打扫庭院、栏杆井、修建厕所等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在壁画中。


北周第296窟、隋代第302窟的《浮池经》以及唐宋时期的一些佛教历史画,都显示有盖井。


从榆林窟第38窟可以看出,井上设置了栅栏和井盖,不仅保证人们取水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防止杂物和灰尘落入水中。西北风吹来,扬起大量沙尘,特别是交通道路旁的水井,是人畜共同使用的地方,如果没有围栏,牲畜粪便就会被风吹走。从画中的描绘来看,当时的人们在维护水井方面采取了许多卫生措施,以保证饮用水的卫生。


《佛陀功德经》所阐述的“七法”也在洞中有所体现。北局290号东坡的清洁画,两个人在打扫一个院子,一个人在带顶棚的厕所里排便,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树木,环境安静清新。


北周第290窟东坡《净画》。


08


活动


敦煌壁画中含有骑马、、打靶、骑马技巧等运动的信息。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